2013年11月26日星期二

叶克飞 | 那些坏人确实老了

将道德、文明视为"假正经"、"瞎讲究",当自己的不文明遭遇外界抨击时,就以辱骂甚至动手的方式去解决,这其实与1949年后的思维模式一脉相承,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已经习惯了不敬畏道德、不遵守底线、不尊重知识。

叶克飞 | 那些坏人确实老了

ÒÀ²®Ë¤µ¹ÎÞÈË·ö

在我身处的珠三角小城中,改革开放后洗脚上田的农民企业家极多,按年纪推算,他们多为四零后和五零后。

其中有一位五零后,孩子相当争气,各级名校全靠自己考入,出国留学亦年年奖学金。他本人虽只读到初中,但精明干练。

他曾这样慨叹:"如果我不是生在阿爷(他对毛泽东的习惯称谓)的年代,而是跟我儿子一样的环境,说不定会是个音乐家",他说自己在乐器上极有天分,年少时摸什么会什么。

他也羡慕儿子的书房和电脑,那是他在这个年龄时不敢想象的东西。他亦有许多五零后常见的一面,比如官本位思想颇浓,崇拜毛泽东,喜欢那些极假的战争电视剧。但他的特别之处是不乏自省(这也许与珠三角的地理环境和开放程度有关),甚至因此而矛盾,他说崇毛是一种从懂事起就被灌输的意识,这辈子都无法改变,但他也知道,他小时候的日子实在太糟,"阿爷这样搞绝对不行!广东这地方本来种什么长什么,可你要是去塘里抓几条鱼,在塘边种点菜,就成了资本主义,县里就要派人来搞你!"

与在"起跑线"上遥遥领先的红二代不同,这类曾被耽误却能白手起家的农民老板,发迹之路更为艰辛,他们的智商和情商自有过人之处,亦更具代表性。他们的优点与缺点、观点与思维、经历与际遇,可折射出一代人的复杂内心。

以这位五零后老板为例,尽管他不乏自省,但身上仍有着许多同龄人身上的普遍特征,比如在历次政治运动中成长,经历过人为导致的严重物质匮乏,有官本位思想,个人崇拜烙印难除,内心仍有"与帝国主义一战"的战争情结……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代人?

按他们当中许多人的说法,是奋发向上、理想主义的一代,但也有人不敢苟同,以"红卫兵"斥之,说他们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培育"出深入骨髓的暴戾之气。近来,关于摔倒老人讹诈帮助者、老人公交抢座之类的新闻层出不穷,扰人的广场舞亦被一些人称为大妈组成的"邪教",凤凰网的一篇文章以"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来诠释这一现象,直指已经变老及正在变老的四零后和五零后,迅速成为近期流行语。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又想到了前面提到的这位五零后老板,便问他对"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这句话的看法。他的反应是:点头表示同意,然后说了四个字,"这就是命。"

以他的文化程度,无法表达更多的东西,但我想,我懂他的意思——这一代人的命运和际遇,在幼年或出生时就已注定。因为,他们是"红旗下的一代"。

两个概念

我想先说两个概念,一是"一代人",一是"一代人影响时代的滞后性"。

我常常拿"一代人"(尤其是40后和50后,即所谓的"红旗下的一代",这个说法遵循的是"文化世代"的概念,以重大社会事件或历史运动为代际划分标记)说事儿,最常见的反对意见是"你怎么可以这样绝对?怎么可以用一个概念框死所有人?"然后就是各种论据,比如自己的爹不是这样,自己的娘不是这样……

其实,这种反驳混淆了概念。所谓一代人,并非指这一代际中的所有人,只是指代际普遍性,是"具有共同社会经验的人",他们在行为习惯、思维模式、人生观、价值观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红旗下的一代"中,也有很多人有着独立的性格、独特的思维,走着不一样的路,但代际普遍性是一个无法否定的存在。

我还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指改革开放前民风淳朴,社会主义亦取得了巨大成就,开放后则乌烟瘴气,人们利欲熏心,世风日下,以此来论证前三十年优于后三十年,甚至称四零后五零后远胜如今的八零后九零后。

这种说法看似有理,实则在逻辑上不堪一击,因为它忽视了"一代人影响时代的滞后性"。

衡量一个时代,要看这个时代的社会主体。对时代主体的评价,则要回溯他们的童年与少年时代。

1949年到1976年之间,社会主体力量(即掌握话语权者)应是生于十九世纪末的那代人,以及所谓的一零后、二零后,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和价值观源自民国与传统,"民风淳朴"只能说是传承自"旧时代",至于所谓的"巨大成就",比如某些人津津乐道的两弹一星,其研究者亦是清一色的民国知识分子。

那时的四零后与五零后,正在孩提或少年时代,其后便当上了红卫兵。而且,在这些年间,历次政治运动的残酷性和破坏性呈现递进形态,始终在破坏曾经淳朴的民风。如破四旧这样的疯狂打砸抢行动,在物质上断裂了传统,而反右和文革时那些捕风捉影的举报、残虐的批斗,各种莫须有,则在精神上断裂了传统。

改革开放三十年间,社会主体力量恰恰是在反右、大跃进和文革期间成长起来的四零后与五零后。种种社会乱象,其实都可以在他们的"启蒙时期"找到影子,比如在城市建设上追求宏大,大建高楼与广场,破坏城市原有风貌甚至文物,审美水平低下,无疑有着大跃进时期的烙印;又比如贪腐,不但与1949年后便开始的特权特供一脉相承,也与这个年代的人经历过严重物质匮乏,因而对物质极度贪婪有关,从这一点来说,贪婪的官员与超市里不肯排队、疯抢打折鸡蛋的大爷大妈其实同源,区别无非是手中权力的多寡,你若是给一个蛮不讲理的广场舞大妈一点权力,她小人得志的嘴脸或许更加恶劣,让无数人烦不胜烦的"居委会大妈"们不就是典型例子吗?

至于在历次政治运动中的残虐嗜血批斗,捕风捉影的举报,以及各种上纲上线,亦是如今那些暴戾之气、复杂人际关系的根源。我们无法回避的是:他们如今真的变老了。

有意思的是,在生活中见过很多推诿功力极其高超的四零后与五零后。说起文革之乱,他们说自己只是被时代所裹挟,甚至认为自己没错,说起如今的社会乱象,他们竟摇头叹息,说一句"现在的年轻人啊",浑不顾道德败坏、造假横行、大肆破坏时,他们口中的年轻人甚至还未出生。其实,这也跟他们年少时的经历有关,他们习惯了"永远正确"。

一代人的普遍特征

不爱排队、不守规矩、横穿马路、随地吐痰……这些都是老人与准老人身上所常见的毛病。而这些不文明行为,其实仅仅是表征。

有次出游,早上吃酒店的自助早餐。一位五十多岁、北方口音的大妈在取了一份食物后,又开始选择酱料,众目睽睽之下,她竟然将酱料勺塞进嘴里一一尝试,再旁若无人般将沾了她的口水的勺子放回酱料碗。饶是见多识广的五星级酒店服务员,见此情景也目瞪口呆,上前劝阻时,却遭大妈大骂,其中有一句是:"我们家吃饺子都用一个醋盘子,吃火锅都用自己的筷子,你装什么文明!五星级了不起啊!"

这是一个相当极端的例子,没几个人能干出如此恶心之事,但她所用的借口却值得玩味。在她眼中,公域和私域之间并无界限,另外,讲文明就是"瞎讲究"。遇到事情,则用暴力方式解决。

这种思维和行为方式,在她的同龄人身上也极为常见。比如我们常见到的那些新闻:交警劝阻横穿马路的老人,反遭辱骂;老人逼人让座不成,一屁股坐在年轻女孩身上……

将道德、文明视为"假正经"、"瞎讲究",当自己的不文明遭遇外界抨击时,就以辱骂甚至动手的方式去解决,这其实与1949年后的思维模式一脉相承,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已经习惯了不敬畏道德、不遵守底线、不尊重知识。

善恶观念、是非准则、道德约束,已得千年传承,但这一切却都被当成封建思想,与宗祠、祖坟、寺庙等实体的"封建遗留"一起被摧毁。而在政治运动中,那些捕风捉影的举报,莫须有的罪名,亲人间的反目,对老师和父母的批斗,批斗中的各种人格侮辱,武斗中的残虐,都使得耳濡目染的这一代人不懂得"底线"二字为何物。至于知识,"知识越多越反动"这句话足以说明一切。

"敬畏"二字缺失了,"匮乏"二字却随之而来。在我所接触过的四零后和五零后中,绝大多数经历过物质的匮乏,农村出身的自不必说,城市出身的即使有严重城乡剪刀差"庇佑",即使大饥荒时期曾牺牲农村力保城市,但他们仍有饥饿的经历,至于食物之外的其他物质则更是匮乏。

因为物质匮乏,也因为必须要在残酷政治运动中自保,这一代人的功利主义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说到功利主义,其实是1949年后并不公开宣扬却堪称混世法宝的东西。尽管所谓的"集体主义"、"无私奉献"终日被某些人挂在嘴边,但做起来却绝非那一套。最明显的例子要算是知青回城,当年的知青们都梦想回城,但吊诡的是,回城指标的分配要看觉悟,于是就出现了搞笑的一幕:要想有机会回城,就得把"扎根农村、改造自己"这些自个儿压根不相信的话挂在嘴边。通过说假话、表忠心来获取利益,这无疑是极端功利主义的一种体现。至于女知青为了回城甘受村干部凌辱,固然可怜,但同样让功利主义在内心扎根。

关于这代人的功利主义,后辈其实频频遭遇。为达目的,他们往往不择手段,凡事喜欢钻空子、找关系。而在生活细节中,这种功利主义亦有体现,比如坐下来就告诉你"只有考公务员才算正经工作"的大妈,其所看重的"稳定"实则也是一种功利主义。至于将书分为有用和无用,要求孩子只看有用的书,不看所谓"闲书",也是典型的功利主义思维,因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熏陶"和"底蕴"这些词都是不存在的。还有那些学棋学钢琴的孩子们,家长们所考虑的往往不是陶冶性情,而是考试加分。有人说,这些都是社会风气所迫,可制造这些社会风气的,不还是这代人吗?

功利主义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所造成的逆淘汰。这种逆淘汰不但存在于1949年到1976年间(无数工商业精英和知识分子被打倒甚至迫害致死),也存在于近三十年间。改革开放之后,许多发迹者都是当年红卫兵与造反派中的"佼佼者",他们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体系中浸淫日久,在政治运动中经历过浮沉,在政治上更懂得如何揣摩、如何靠拢、如何投机,他们也在政治运动中积累了许多"管理"经验,能说会写(靠演讲和写大字报练出来的),加上经历过各种嗜血批斗,胆子远大于常人,因此上位极快,影响亦坏,甚至影响了近三十年的政治生态。

这代人还有一个普遍性特征,那便是习惯专断,容不得不同意见,也不懂得倾听。这是因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只知"永远正确",只知"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都要赞成,凡是敌人赞成的,我们都要反对",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思维已深入骨髓。既然与我不同,那就必须打倒,成了许多老人的言行准则。

如今那些社会乱象,如今那些老人恶行,都可以从他们的成长经历中找到因子。

拒绝和稀泥才是对这个时代的真正尊重。

杨恒均先生曾在《生日感怀》中写道,自己的父亲曾这样评价自己教过的老三届学生:"被那样洗过脑的人是不可救药的,得等到他们也死去,中国才有希望。"相比之下,凤凰网那篇专题文章的最后一句则显得含蓄:"有些事只能留待时间去解决。"

相比之下,某报所刊的一篇文章却把矛头指向了批评者。作者认为,因为某些老人的恶行,将所有老人都称为坏人是不对的,进而指出,中国社会有一种不好的现象,代际之间常常互相指责,这其实是一种年龄歧视。这些说法看似"理中客",其实又犯了偷换概念和和稀泥的毛病。

正如前文所说,"一代人"所指的并非该年龄段的所有人,只是指其代际普遍性,何谈"将所有老人都称为坏人"?若按这个逻辑,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也须改名了。至于将代际间的互相指责视为歧视,更是典型和稀泥。并非所有批评都是毫无道理的指责,遇到冲突,应先问是非。

如扰人广场舞、公交抢座之类的老人恶行,确实不是所有老人所为,甚至可视为相对极端的例子,但我们更应看到,如功利主义、肆意干涉他人私权、无敬畏之心、不尊重知识等,在这代人的日常生活中总或多或少存在。别的不说,那些一天到晚逼婚,使得年轻人过年都不敢回家的父母们,不就暴露了"非黑即白"(结婚才正常,不结就不正常)、肆意干涉他人的毛病吗?

从极端例子出发,探寻普遍性,揭露问题根源,才是对这个时代的真正尊重。


© dapigu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制度, 教育, 时代, 社会, 社会生态, 老人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来自 ipad

2013年11月14日星期四

铂程斋--许小年“11.6”温州演讲实录:“我在等三次探底”

铂程斋--许小年"11.6"温州演讲实录:"我在等三次探底"

(11月6日下午,由温州市工商联、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共同主办温商论坛(第十讲)暨中欧EMBA管理论坛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着名经济学家许小年受邀来温,发表《结构性衰退及其医治》主题演讲。在许小年看来,以温州为代表的中国结构性衰退调整,医治的方法是要通过全面的实质性的减税、土地制度改革、资本市场开放、减少管制与垄断。但他也坦承,此举阻力很大。)

我今天在这里讲的题目是"结构性衰退及其医治",一个主要的观点就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经济困难——经济速度的放缓。温州地方大家比我知道的更清楚,它在过去十几年间经济的高速增长所积累的问题现在逐渐的暴露出来了,有很多严峻的挑战。

那么,如何去看待这些问题,我的一个核心的观点就是,这些问题是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经济结构出现失衡所产生的问题,这种增长速度的放缓我把它称之为结构性衰退。衰退它用词的含义并不是我们通常讲的经济要负增长,而是增长速度的放慢。结构性衰退和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周期系衰退有根本的区别,周期性衰退就像春夏秋冬四季循环一样,现在天气冷了大家不用担心,因为你熬两三个月气候自然转暖,你扛一阵也就过去了。而结构性衰退和周期性衰退它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如果不能够纠正结构性的扭曲,衰退将持续较长时间,它不能自动恢复,必须要推行结构性的改革和结构性的调整,所以这是我今天讲的一个主要观点。

OK。我们现在讲一下中国经济结构的失衡是什么?中国经济的结构失衡从数字上非常明显的是投资和消费的失衡。投资每年增长20%,消费每年增长不到10%,两者相差一倍,或者投资增长率是消费的两倍。这样带来什么结果?投资是要形成生产能力,投资的增长长期地领先于消费的增长,就使得生产能力的形成超前了社会需求,结果是过剩产能,中国现在最大的结构失衡就是过剩产能。你去看一下哪个行业产能不过剩,全都是过剩产能,过剩产能对经济的危害是什么?恶性竞争、价格不断下跌,因为产能过剩大家都是发愁自己的产品怎么卖出去,于是在市场上恶性竞争,所以互相比赛降价,降价的结果是企业的利润率越来越薄,最后发生亏损,亏损的时间长了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社会不稳定出问题,而企业一旦倒闭银行坏账大量出现。

中国经济目前的结构性问题看上去就是投资和消费的严重失衡,社会购买力跟不上,整个全社会供应能力的增加。哪里产能不过剩,传统的制造业全都产能过剩,钢铁、水泥、玻璃、建筑材料、电解铝、煤化工、发电量、发电设备、多晶硅、风电设备、造纸、印刷、造船、航运、化肥、电视、冰箱、手机等,没有一个不是产能过剩的行业,传统制造业通通产能过剩。这些过剩产能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这些产能所用的银行贷款就无法偿还,那银行坏账是必然的,银行现在老做手脚,把坏账藏着,各种各样的猫腻,过桥贷款等等,无非是忽悠上级,说坏账率双降。还双降呢!应该是"霜降",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坏账率双降,应该是双升。为什么双降?造假账,忽悠领导。

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企业不敢投资了,于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就放慢了,因为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我们主要是依靠投资才增长,现在面对过剩产能企业不敢投资了,经济增长速度自然就放慢了,所以我们把它叫做结构性衰退,是由于结构失衡出现投资增长速度的下降,带来的是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这样的结构性衰退,政府采取的政策不应该是拉动内需,在2009年的时候,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出4万亿,其实根本不止4万亿,大概投入的资源有10几万亿。这10万亿的资源投入中主力军是银行,财政投入大概也就一两万亿,其余的都是银行,所以银行今天不出坏账事情就很奇怪了,那中国还真是地球上非常特殊的国家。如此大规模仓促的投资、项目的上马,没有经过仔细的论证和风险的评估居然没有坏账,这个难以现象。

我们为什么反对政府干预市场,因为政府的干预打乱了市场的正常运行,给企业带来了一种错觉甚至是幻觉,以为强大的政府可以人为的制造经济景气,跟着政府冲进去了,现在被套了没人给你解套。跟着政府投光伏的、投风电的现在什么情况?全都被套了,所以基本的经济规律你是不可以违反的,你要是违反了一定受到惩罚。4万亿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总体的运行事态,在这里我们没有用GDP,为什么没有用大家都知道,现在连领导都不用GDP了,我们为什么要用GDP,外国记者问领导,"你看中国的经济形势,你看什么呢?"领导说我不看GDP,我看三个指标,第一叫发电量;第二叫铁路货运总量;第三叫中长期贷款,这就是后来着名的"克强指数",这是克强总理观察中国经济所用的指标,所以我们要听领导的话,才用"克强指数",而不用统计局的GDP。

发电量非常清楚,深谷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高峰是4万亿。4万亿实际上是十几万亿,只维持了几个季度的繁荣,经济就一路下滑,所以不要迷信政府这只有形之手,把自己的事做好,根据市场基本的规律来安排企业的发展,不要听政府说什么,要听消费者说什么。当然你要知道政府它想干什么,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政府对经济有很大影响力的国家中,你完全忽视政府的政策也不太可能,但是不要把企业的经营发展和政府的政策挂起钩来。

一路下滑滑到了二次探底的谷底,二次探底出现在去年的下半年,二次探底以后政府又急了,又来了一轮"4万亿2.0","4万亿2.0"大家知道的不多,为什么啊?因为这一次是转到地下了,打枪的不要,悄悄的进去,发改委不知不觉中几千亿的项目就批出去了,资本市场不知不觉若干万亿的资金放出去了,于是"4万亿2.0"持续到今天大家感觉到的所谓企稳,现在官方、民间宏观经济用的词不是2009年的强劲反弹了,而是回落企稳。那我们知道这企稳是假的,它是"4万亿2.0"的作用,七八月份一直延续到九十月份,各位感觉日子好过了一点,原因是"4万亿2.0"的余威以及最近在房地产上的放松,所以让大家感觉到似乎又过去了。没有,只要结构性的问题一天不解决,任何反弹和企稳都是暂时的,所以我在等着三次探底,三次什么探底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它一定会发生,因为结构性问题没有解决。同样的结构性的分析,我知道欧洲经济会继续下滑,滑到什么时候是最低点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它会继续下滑,因为它的结构性没有解决,它的过度负债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我们的过剩产能问题刚开始被官方所承认,于是政府又制定这规划那规划来消除过剩产能,我想说你们还是定规划吗,过剩产能全是你规划出来的,现在你又来规划扫除过剩产能,你放一把火现在又来积极的救火。铁路货运总量的趋势跟发电量完全一样,不用我解释,大家一看就知道,最近铁路货运总量虽然有一点点反弹,但还是负增长,只不过负增长比以前小了一点,仍然是一路下滑,挡不住。

下面一个问题要问的是什么?我们解释了什么叫做结构性失衡,也指出了中国经济结构失衡在什么地方,那就是投资与消费的失衡,那就是生产能力的扩张超过了居民购买力的增加。这种投资和消费的结构性的失衡原因是什么?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够对症下药,既然是投资增长两倍于消费,那我们一个很自然的猜测是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是不是投资主体收入增长超过消费主体的收入增长,带着这样的猜测看了一下数据,发现果然如此。在这个经济中投资主体是政府和企业,消费的主体是居民,那我们接下去要研究的问题就是收入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之间的分配,过去十几年间发生的是什么情况?我们在这里用了清华大学两位教授的研究结果,发现在过去十几年间投资主体的投入确实在上升,而消费主体的居民收入在下降。当然居民收入的下降我在这里讲的是相对下降,而不是绝对的下降,我想强调这个概念。什么叫相对下降?就是在总收入的份额中下降,就是它的增长率落后于政府和企业收入的增长率。

两位清华大学教授的研究表明,从1993年到2007年收入分配占GDP的比重,居民的份额从63%降到52%,降了11个百分点,这是中国消费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居民收入增长的相对滞后。而企业的收入从20%微升到22%,最大的获益者是政府,政府的收入从17%上升到26%,所以数据支持了我们的猜想,投资和消费的失衡是由于在国民收入分配方面的失衡造成的。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国民收入的分配有利于投资主体(政府和企业),而不利于消费主体(居民)。

下面就要谈对策了,怎么去调整收入分配?收入分配的问题是什么呢?是政府收入份额在不断上升,企业只是微升,居民的收入份额在不断下降,对策是全面的实质性的减税,减少政府的收入份额。三中全会会讨论这个提议吗?有人仍然抱有信心,我不知道会不会,我也没接到会议通知,如果有幸去列席的话我要提出解决目前中国经济目前的问题,要全面的实质性减税,政府手里掌握的资源太多了,政府掌握这么多资源全是浪费掉的,而且它使经济结构严重失衡。你要减政府的税,你去问问政府恐怕没有一个官员会同意,官员会瞪大眼睛说:"教授你说什么,减税?我们现在钱还不够花呢,怎么可能减税啊,我们现在离开土地财政日子就过不下去了。"我想说:"领导,你知道不知道,正因为土地财政,你造成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失衡。"为什么土地财政会造成中国经济结构的失衡?什么叫土地财政?土地财政就是政府一手低价从居民和农民那里征地,而且低价供给企业去投资、去扩张,同时高价在市场上拍卖商业用地。巨大的土地增值收益政府拿走了,主要是政府拿走了,政府把土地增值收益拿走投资去了。另外一方面,由于农民、居民没有得到足够的补偿,所以在这个收入方面居民、农民拿不到市场价格,拿不到土地增值收益的大部分,对什么不利?对消费不利。

所以你看结构性的失衡到最后一项一项地去分析,你就能够找到我们将来改革的目标在哪里,我们的对策应该是什么。我们的对策刚才已经讲了,要全面减税。要解决土地财政的问题,怎么解决?有什么对策?土地供应的市场化。那我们提出的方案是什么?我们提出的方案从农民土地确权开始,就是确定农民土地的权益,然后在确定土地权益的基础之上,如果我们不动土地制度,现在集体用地的经营权进入市场,拓宽土地供应渠道,打破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第三步是什么?土地私有化,把土地还给农民。土地制度改革它的目标是什么?使得土地增值收益农民和居民获得更高的比率,有助于消费。

当然,这个土地改革也有助于社会稳定,你看一看全国的群体性事件,有很多群体性事件都是和土地连在一起的,都是在土地权益产生的纠纷,最后矛盾激化成为群体性事件。所以你为了其他的目标,你为了社会公平与正义,你为了扭转结构性失衡,都要推进土地制度的改革。除了土地制度的改革以外,还有资本市场的改革,因为在资本市场上,政府的过度管制也使得投资越来越重,消费越来越轻,什么管制?利率管制,利率是政府管制的。当然在贷款方面现在全放开了,但是有一个重要的存款利率没有放开,政府人为的压低存款利率,以便向企业、向政府、向国企提供低息贷款。提供低息贷款鼓励什么?鼓励投资,而人为的压低存款利率受损的是居民,居民的储蓄收入因此而减少,居民的收入减少了当然对消费不利。不仅在银行,在信贷市场上,就在股票市场上政府也是压低融资成本,A股市场上的市盈率是20倍、30倍,创业板上市发行率是50倍,如果发行市盈率20倍,20倍是什么意思?20倍就是用1块钱的盈利融资融20块,那企业的融资成本是5%,所以市盈率的倒数大致来讲,不严格,市盈率的倒数就是融资成本。

所以我们现在陷入的是改革的悖论,这个悖论是什么呢?我们依靠政府去推动改革,但是政府没有改革的激励,因为所有的改革将伤害政府的利益,这就是改革的悖论。能不能从这个悖论中走出来我本人信心不足,这也是我不愿意谈三中全会的一个原因。所以对策都是有的,你要开放,金融行业要开放,医疗卫生要开放。现在一说医患关系的紧张就说医改失败了,北大有一位教授说:"这是哪门子的医改,还没改就失败了。"现在的问题是不改革造成的,还没改革就说失败了,失败什么啊,你根本就没改革,现在80%、90%的医疗资源全是国有的,民间有资金、有人力就是进不去。问题在于政府过度管制、供应严重不足,凡是能投资的地方产能全过剩,全是不过剩的地方都不能投资,就是这个问题。

其他方面今天没有办法再一一讲了。小结一下,你要开放,改革开放这两大国策你要继续下下去,但是今天的改革开放和30年前比起来有很大的困难,不仅是因为小平那样的领袖人物不再有了,而且改革的阻力大大超过小平时代,这个改革的阻力就是既得利益。如果我们改革不能推进,中国经济的前景是什么?前景就是结构性的扭曲长时期存在不能矫正,于是经济长期在衰退中。我刚才讲的改革措施,各位自己思考一下可能性有多大,我刚才讲的改革措施全面减税、土地制度改革、资本市场开放、垄断性行业和政府管理性行业开放,可能性有多大自己估计一下,30%的概率你比我还乐观,我们自己估计一下就可以知道这个冬天有多长,这个冬天有多冷,自己就可以知道了。

但这不是说冬天这么长、这么冷就不干事了,研判宏观经济并不是说大家什么都不干了,正像我们看天气预报一样,今天刮风下雨你就不出门了?不对,不是这逻辑,今天刮风下雨照样出门,但是要做好准备,做什么准备?带把雨伞就完了。冬天很长、冬天很冷,做好准备,准备什么?棉衣、干粮。棉衣、干粮就是你的现金流,好好把你的现金守住,一切以现金为基础来进行规划,没有现金回流的项目你跟我说的天花乱坠我也不碰,除非我能看到这个项目能产生收益,我才投资。把自己的现金流守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有很多的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你们改变不了中央的决策,我也改变不了中央的决策,你改变不了别人那就改变自己,你总要生存下去。

改变自己怎么改?谨慎经营。这个时候不要再想你的资产在今后两三年翻几番,别再做这个梦了,这属于过时的中国梦。面对现实,在这个冬天中,第一要务是生存下去,第一要务是活着,只要你活着,过了这个冬天春天来的时候自然有你一份,到明年我再来温州的时候,希望看到在座的各位依然活着,谢谢大家!只要活着比什么都强,那个时候咱们再来探讨经济、再来探讨企业,咱们再一块来打场球。

我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来源:许小年的博客

链接:http://xuxiaonian.blog.caixin.com/archives/63633



来自 ipad